前陣子「MIT台灣誌」介紹了大雪山,
裡頭提到五月正是毛地黃開花的季節,
看著節目中薄霧繚繞的大雪山,心都飛了……
資料上顯示:大雪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臺中縣和平鄉,
海拔約1800-2996公尺,年均溫約15-18度。
15-18度吔,涼涼的溫度,最舒服了。
原本以為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像其他森林遊樂區一樣,
風景總在售票口後,進入大雪山林道後才發現不是這麼一回事,
翠綠的植被,連綿的山巒,還沒到遊客中心,
沿途的美景已讓人讚嘆連連。
驅車直達35K的售票口,開心的用消費券買票,因為大人有半價優待!
雖然省的不多,還是有點竊喜!
過了售票口,還得再往前開,才會到達43K的遊客服務中心。
這裡的海拔2275公尺,溫度21.4度,穿起外套準備去走走。
(不安份的哥哥在後面搶鏡頭!)
毛地黃,我們來了!
這兒的毛地黃絕大部分是紫色,
一長串紫色的風鈴,在雲霧中隨風搖曳,很漂亮。
聽說大雪山鳥況極佳,二兄妹架勢十足,拿起望遠鏡,四處搜尋!
接著再開車到43K的小雪山區域,
可能因為已經晚了,遊客更少,我們稍微晃一下就下山了。
下山的路上有人架起專業拍照行頭在一旁守候,
原來他們在等帝雉現身,聽說中午時母鳥已出現過,
不過公鳥直到六點多大伙收工時還是沒出現,
他們預計在林道搭帳,明天清晨再拍。
大雪山住宿的選擇不多,我們原本的計劃是帶著簡單的露營家當,
低調的在林道搭帳,感受一下最原始的生活。
但是,林道上沒水沒電沒廁所,而且只有我們一戶,
雖然,後來遇到賞鳥同好,可以和他們一起搭帳,
並且隔天一起等待「帝雉」的身影,
但是小女子還是有點怕黑(好吧!就是惡人沒膽!),
還是乖乖下山好了。
只是43公里長的林道,白天是美景,晚上就覺得怎麼那麼遠啊!
下次如果要下山,一定要早一點!